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催眠培训 | 催眠案例 | 学习园地 | 学员分享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马维祥教授简介
马维祥教授:原苏州市广济医院心理室主任,主任医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心理顾问专家、全国著名催眠大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催眠学会(筹)委员会理事长;苏州市青少年心理咨询高级指导。中医经络穴位催眠术创始人。2003年创办苏州市维祥心身健康研究服务所和东方心理服务中心。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8006217221
服务邮件:
        hypnosis_cn@126.com
地址:
        阊胥路123号
        建瑞广场
学习园地列表    

经络催眠治疗前的认知调整

经络催眠治疗前的认知调整

凡施行经络催眠治疗之前,催眠师应先向被催眠者简单介绍有关经络催眠的施行方法、注意事项,以建立对催眠状态和经络催眠治疗过程的正确认识,消除被催眠者诸多误解和顾虑,利于经络催眠治疗的顺利进行。特别对强迫症或自我中心较强的被催眠者显得尤为重要,应在催眠治疗前与患者进行咨询面谈,要冲破他们理智的防线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不论任何患者接受经络催眠治疗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如何配合经络催眠治疗

正确认识催眠,配合治疗。催眠不是催人入睡,催眠状态不是意识不清状态。故催眠状态不等于睡眠状态,更不是失去意识的状态。

根据中医学理论,经络穴位与人体各组织器官、脑神经功能、心理活动之间是密切相关的,经络催眠即应用特殊的经络穴位诱导法使人的意识活动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催眠状态。再结合各种穴位按摩和心理治疗技术来消除致病因素,调整失常的心态,改变不良认知,达到心身疾病的康复。

二、接受、体验催眠而不要检验催眠

催眠诱导过程是催眠师与被催眠者紧密合作才能完成的一项工程,在这一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专注地体验催眠师的指令——去执行——体验——直至感受到,也就是说不要去检验“我”是否进入催眠状态或是否被催眠了。因为在催眠中在意识层面上是无法正确判定自己的状态,何况检验是毫无意义的。还应知道,催眠状态不等于睡眠状态,更不是失去意识的状态。

催眠状态中的意识活动是很复杂的,并且在这一意识层面上的意识清晰度不是均衡的。它的宽度可由放松、注意力高度集中、专注到意识迷茫,甚至类似睡眠样,或其他意识变更状态。大体可归咎一下几种:

1.意识可呈现类似清晰状态(心中明白而行为不能自主的状态——故有专家认为是精神病性的类似人工的癔症样状态)。

此时患者感到脑子清晰,心中明白,处于无思无念,无忧无虑状态中,对外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清晰的被感知:其中包括了催眠师所讲的话或做的动作均能感知;但是在客观上被催眠者全身放松,肌肉松弛、无力举手,眼皮沉重、想睁也睁不开了,并发出轻微的鼾声。如案例:演示令一中年男子呈木僵状态(头、脚放置两端、腹部悬空成桥状态),并同时令一个成年人站立其上,在承受重大压力的同时保持成桥状态。在正常状态下无法做到成桥,由此说明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的确可以听到或者感知到催眠师的命令,也可以在催眠状态下接受催眠师的治疗引导。

2.类睡眠状态,催眠不等于睡眠,但在催眠暗示语中则选用“睡吧”等类睡眠的暗示语,这时他们则会承认“很好睡了一觉(真的是被催眠了)”。

在深度催眠下无法感知到外界的任何动静,类似夜间睡眠。通常被催眠者否认一切感受强调只是睡眠。经过录像的佐证,被催眠者在这种催眠状态下始终保持与催眠师良好的交流沟通,一问一答,表达内心活动。如案例:演示使一个代表进入催眠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令在会堂上走一大圈,最后回到座位,在唤醒后问已不记得之前的举动。由此说明在深度催眠状态下是可以完成催眠治疗中催眠师与被催眠者的沟通,并可以与催眠师有更深层次的沟通。

3.瞌睡样状态:患者自感有一种无力疲劳感,若睡而并非睡。这时患者常感觉不到被催眠,只是放松后的疲劳感罢了,因此否定被催眠了,产生对催眠疗效的质疑。能否补充点?

4 朦胧与清醒交替——时清时迷。无“睡”意,意识清晰度下降,自我感觉可以控制,但自己的意识又不想控制,肢体能动而又不想动的状态之中——因为顺从催眠师是很舒适的。如案例:演示使一位女士进入催眠状态,引导想象并让其表述出想象内容和真实感受,让她想象如同仙女般漂游在太空中,身着仙女的纱裙,此时被催眠者神情轻松、舒服,并且可以描述出述纱裙的颜色和样式,也可以看到其他的仙女在空中同舞同乐,同时描绘出飘舞的场景。由此说明催眠状态下可以使被催眠者更好的放松,使催眠师从中了解更多被催眠者的内心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治疗。

5.梦样的状态。很多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催眠状态,有一种完全被催眠师“控制”的感觉,尽管如此,但在被催眠者的大脑某一部位依然保持一个“点”【清醒点、亮点、联系点、感应点(Rapport)】而其他部位已处在被抑制状态,甚至在此状态下被催眠者也否定是在催眠状态中。因为催眠时他只体验这一 “清醒点”,也有人认为“我是有意识配合”也会否定自己进入了催眠状态,他们渴望达到自己所想像的什么都不知道的意识状态。这类患者常是具有强烈自我中心的人,似乎有不被别人左右或控制的特质,更会否认被催眠了,听起来别人无法征服我、控制我。甚至客观证明已进入很理想的催眠状态,仍然会否定。也许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是一种情感的自我防御表现。不愿放弃原有症状。在潜意识的情感活动中,这些症状的存在似乎会给他们带来某些益处、安慰。尤其是患有强迫症的病人。尽管接受指令产生出丰富的想象情景,也认为是自己有意识想象出来的,并非是催眠中暗示的结果。

6. 感觉分离状态:被诱入催眠状态中的每个被催眠者的主观对催眠状态的感受会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也就是说被催眠者可进入的实际状态与被催眠者被唤醒后自己体验到的状态感觉往往是不一致的,常常会否定已进入催眠状态,谓之感觉分离状态。

尽管患者被诱入良好的催眠状态,有患者认为我很清醒,未能进入催眠状态,只是不想对抗催眠师,也不想睁眼,其实心中很清楚。提出我可能不适合催眠治疗?甚至错误认为:没有任何催眠感觉,无治疗效果。为此产生焦虑、不安的“状态焦虑”。因不能感受到催眠状态而产生的焦虑,只会影响催眠治疗。应向患者解释:催眠疗效与自我感受到的状态无相关性。催眠疗效不存在个体是否适合,而在于疾病是否适合催眠治疗。使认识到催眠疗效与自我感觉的催眠深度不一致。不要自我认为没有进入催眠状态,就不适合催眠治疗。而出现感觉分离时,往往是患者在催眠中未能按催眠师指令去感受、体验,却总是在检验。由此产生了这种感觉分离状态。特别要强调的是,催眠治疗不同于催眠演示,更不同于催眠的舞台表演。

因此判定催眠状态不是根据被催眠者主观感受来定,而是在脑电图仪或催眠诱导中机体的反应才能正确判定催眠状态的是与否。

在催眠状态里:放松、宁静、注意力高度集中,暗示性提高、潜意识处于活跃的状态,应认为进入了催眠治疗的良好时机。

三、正确认识催眠深浅度与疗效的关系

一般人误认为深度催眠的疗效较好。根据国外新近报道和个人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在浅催眠状态中仍有良好的作用,何况催眠治疗中的深浅状态之分是很难界定的。在催眠治疗中诱入较深的催眠状态,完全只与潜意识交流时,患者常可不加批判的接受暗示性指令,但疗效往往不持久,也难改变已往意识层的认知活动和病理性症状。而在浅催眠中,在与潜意识交流同时能保持一定程度的意识层活动,患者接受暗示性指令时,有时虽在某种程度上会遇到意识层的一些抵抗、拒绝或排斥,但只要暗示性指令正确、合理、且又具有充分说服力,潜意识层汲取这些指令、同时意识层也会认可,这样催眠暗示性指令会产生更大的效益。甚至催眠中病情就能得到缓解,在正常意识状态下仍然能保持良好的效果,且疗效稳定而持久。由此说来催眠治疗的效果,那怕在意识层削弱了的浅催眠状态中,在未完全排斥意识层参与时更利于催眠指令发挥作用。这就提示催眠工作者和被催眠者不要一味追求催眠的深度。被催眠者更没有必要在接受催眠时检验自己的状态。哪怕是在放松或很浅的催眠状态中,用循循善诱而又有力度的说服力强的暗示性指令,也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如对治疗网络成瘾、成绩迅速下降的学生。催眠中暗示时应选用积极的、正向的而又具有说服力的暗示:提高记忆、开发智力、精力充沛等指令,则会起到有效作用,否则易引起患者的抵抗。当然,在深催眠状态中也会收到暂时性效果。但当患者回到生活中后难以抵抗网络的诱惑。因未能在他的意识层面上真正认知网络成瘾的危害性,尚未建立强大的抵抗网瘾的免疫力。如在浅催眠中意识层面上认可了则会起到巩固成效的作用。因此催眠中有力的暗示及催眠治疗的效果在于分析、解释、认知等综合的心理治疗技术,而不在于催眠深浅度。甚至在浅催眠中让患者真正体验到正常了健康了,效果更明显,疗效更持久、稳定。

临床中有些被催眠者盲目追求深度催眠,常认为深度催眠效果较好,想体验一下深度催眠的感觉。持这种心态的被催眠者其实抱有一种检验的心态,注意力集中在检验自我的意识活动中,也就是用自己的意识来检验自己的意识状态,这样做一定不会感觉到真正的催眠状态了。还有甚者,认为自己无法达到深度催眠状态,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催眠师的技术有问题,无法有效地体验到催眠状态。由此亦可见在催眠治疗中患者要和催眠师合作,按照催眠师暗示指令的引导、要求去体验、感受,而不是检验,才能够真正体验到催眠状态,更好的完成治疗。

如何正确的判定催眠状态应根据当时的表现状态而客观的审定,也可借助脑电波来判定。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催眠状态有一定的宽度,上限为意识清醒状态,下限为入睡状态,催眠状态位于期间,在这催眠状态中意识活动并非一直保持恒定的状态,按意识清醒表示,呈现波动性表现,甚至有时清醒有时熟睡样。脑电图研究亦显示在催眠状态这个宽度层面上意识活动呈现是非恒定的状态。

催眠治疗效果也不会因为自我对催眠中意识状态的感受有所影响,其实深度催眠状态或浅度催眠状态只不过是形式上的需要而划分的,真正了解催眠疗效的是不会过份在意这一区分。催眠的有效性在于正确的暗示,并非取决于催眠的深浅度,故接受催眠治疗者不应一味的追求催眠的深度。

四、经络催眠疗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的认识

催眠诱导先通过暗示、放松、注意力高度集中后进入某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决不能认为是催眠师自身的“力量”才能导致的催眠状态,而是被催眠者正确认识,理解和接受暗示与催眠师合作和同步后方能被导入的一种特殊意识状态,能否顺利进入催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催眠者的悟性能力和大脑功能,是催眠师正确的诱导+患者的悟性+良好的脑神经功能才能导入催眠状态。故有专家认为,所有催眠都是自我催眠。

五、消除对催眠的恐惧心理

经络催眠治疗是非常安全的一种心理自然疗法,无不良副作用,在催眠状态中患者依然能保持良好的自我保护能力,决不会受制于催眠师,而被支配或被伤害,除非被催眠者认同或自我强化了催眠师的暗示指令。

对催眠的恐惧心理多数来自传媒中夸张和意想出来的,口口相传添油加醋的故事。故不必担心催眠治疗会伤害自己。

患者只要能与催眠师合作并按指令去执行,认真地去体验,就会感到轻松。如在催眠时去检验或抵抗,抵抗常会出现头昏或一般不适反应。尽管如此也能通过解除反应的暗示而消失。故要解除因恐惧和担心对催眠的抗拒心理,积极的、愉快的接受经络催眠治疗。

六、疗程与计划

在经络催眠治疗前应详细介绍经络催眠治疗的一般实施方法,具体治疗安排、疗程与预期情况,使患者心中有数以便于治疗顺利进行,完成疗程,达到预期效果。告知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疾病的好转总是呈波动性的好转形式最后才恢复正常,而后还有一个巩固疗效、开发潜能、提升心理免疫功能的治疗过程。并告知治疗阶段:

1.疾病检查和诊断;

2.初步分析和具体治疗过程逐一介绍;

3.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坚持治疗的问题。如治疗中出现症状波动现象仍要坚持治疗同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尤其否定自己不适合催眠治疗的错误判断,因自己不能进入催眠(自我评价催眠状态)或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揭露等问题而中途放弃治疗是不明智的。


发布时间:2013/5/25 0:22:19
返回
维祥服务网所有维祥案例不得转载,本网保留所有权利。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6-2025 版权所有 苏州东方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  苏ICP备110209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