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催眠培训 | 催眠案例 | 学习园地 | 学员分享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马维祥教授简介
马维祥教授:原苏州市广济医院心理室主任,主任医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心理顾问专家、全国著名催眠大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催眠学会(筹)委员会理事长;苏州市青少年心理咨询高级指导。中医经络穴位催眠术创始人。2003年创办苏州市维祥心身健康研究服务所和东方心理服务中心。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8006217221
服务邮件:
        hypnosis_cn@126.com
地址:
        阊胥路123号
        建瑞广场
学习园地列表    

对父母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

对父母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

面对孩子出现的厌烦学习,逆反性格,生活消极,游戏成瘾,自控能力低下,生活习惯不佳,人生目标丧失,价值观的错误。有些家长们错误认为是孩子自身原因,其实这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问题。物欲让家长忘记“至要莫如教子”的古训。

治疗不仅要解决患者的心理障碍,还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因而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对其父母也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使之调整心态,建立正确的教养观。

在对患者的父母进行心理调整时主要咨询两方面:

首先,使父母能正确认识到造成孩子心理扭曲的原因。孩子的心理扭曲是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到不良的家庭战争或不和谐的家庭环境所产生的,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应改变自己,重新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着重检讨家长的教养方式和行为,懂得如何真爱孩子。排除在经络催眠治疗中来自家长的再次干扰,争取家长支持孩子接受心理医生帮助,并配合心理医生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治疗任务。

其次,学会如何真爱孩子。必须理解什么是真爱行为,使家长明白,孩子通过父母的爱才能得知自己的价值,这是孩子未来健康心理的基石。

在意识状态和催眠状态中进行指导和催眠暗示:真爱行为可归述以下几方面:

付出、爱孩子----需要正确的教育,抚育孩子的心灵成长,同时也抚育我们自身的心灵成长,这就要求父母要克服懒惰心理,驱除内心的恐惧,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摒弃固有的思维惯性,接受新的观点和挑战,树立自身良好的榜样并以身作则,勤奋努力地学习,多花时间和精力来陪伴、照料孩子。要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意见,保证承诺,接受分离,鼓励孩子独立,要认识到在这个前提下的付出是心甘情愿、不求回报的,也不是为了讨孩子欢心的刻意表现。这种付出不应以要求孩子必须满足自己为条件。

关注----是一种源于意愿的行动,是一种抵抗家长原有思维惯性的工作,只有通过关注,我们才能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捕捉到孩子隐蔽的细微的需求,及时满足和教育孩子。

倾听----付出关注的最重要的手段是先倾听。真正的倾听,无论时间长短,都需要巨大的努力,尤其是个体语言表达尚未成熟的孩子,真正的倾听需要全神贯注,而不是一边处理自己的事情,一边捎带着听,付出这样的努力,也是让孩子知道这种良好的倾听行为是你珍惜他的最好最确凿的证明。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孩子从你的倾听行为中会获得无法估量的自信心,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就会努力说出有价值的话来;你听得越用心,越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也越会更加愿意倾听,从他的话语中,你更加了解他,也能更好地引导他,他也会更加愿意倾听你、汲取你的教诲,从而更好地成长。真正的倾听,对对方全神贯注,永远是真爱的体现。

鼓励独立----在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成千上万次风险当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成长,成长意味着从童年走向成年,是一次充满惊险的历程,尽管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是成年人,甚至功成名就,心理上却到死都一直是小孩子,从来没有和父母真正的分离,没有摆脱父母对他们的控制感,总是被动地等着父母(上司、旁人、潮流)替自己做出选择。有的父母恐惧孩子独立,担心他们犯错,不由自主地会想方设法阻止孩子独立。相反,具有真爱能力的父母应鼓励孩子迈向成熟,让他们把握自己的命运。

履行诺言----履行诺言是所有真爱关系的内在基础。父母对孩子作出爱的承诺、并且保证履行这个承诺:无论如何,永远无条件地爱、信任、接纳、支持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必须贯穿如一,而不是“孩子合我的意我就爱你,不合我的意我就不爱、就讨厌、就不履行诺言。”孩子心理变幻莫测、他们常会有遭受抛弃、威胁的心理。现实中,很多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像是一个专制老板对待自己的员工:达到我的期望你就留下继续干,达不到我的期望你就卷铺盖走人。如果父母持这种心态,孩子就会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地在这种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父母“解雇”的气氛中长大,无法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无法建立对人对世界的信任,将来也无法对他人、对工作、对生活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在履行诺言方面出现问题是精神紊乱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

改变自己----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以适应儿童健康的需求,只有当父母愿意经受这种改变的痛苦时,我们才能成为孩子需要的可亲近的父母。既然儿童在不断地在成长,父母也需求和他们一起成长和改变。这样的父母,在孩子的童年期他们会努力成为称职的父母,悉心照顾孩子,为此,这些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远超过孩子,而那些不愿冒着受苦的风险去改变、成长,不愿从孩子身上学习的父母,则是他们自己选择了一条烦恼的道路。

律己的品质----对于孩子,父母拥有强大的权势,自然形成了权威,父母往往还夹带着毫无节制的怒气。这样做的结果,是给孩子的生活世界里增添了更多的混乱,而不是启迪。居高临下地呵斥、命令孩子,并不是真爱行为,也不利于抚育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我们时时刻刻采用最有效的手段来完成这项任务。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严格自我检讨,检查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美德水准,以身作则,确认我们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其次我们必须体贴入微地考虑孩子的个性和承受能力,选择对孩子最有效的方式进行训育。爱孩子,就要根据个体特性来调整我们沟通的方式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否则,就是浪费时间,甚至是伤害孩子。

角色转换----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成长改变自己的角色,以使自己能与孩子更好地沟通,真爱孩子的父母会严格把握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为抚育孩子心灵的成长作出最大的贡献,首先做到自律,而后再去训育我们的孩子。角色的转变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孩子:

出生至学龄前(出生~6岁):双亲是以保姆和启蒙老师这一角色,关心呵护、耐心照顾好孩子的温饱冷暖,注意以身作则进行启蒙教育,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学阶段(713岁):成为以身作则的老师,辅导教育孩子掌握知识,完成作业;以赞扬和奖赏的方式激励他们;用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方式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中学阶段(1416岁):成为孩子学长的角色,用兄长或姐姐的亲情协助孩子学习与成长;以平等的身份来帮助他们成长,关怀、鼓励和支持他们;学会交往,学会尊敬他人。

高中阶段(1719岁):成为孩子知心朋友这一角色,起到鼓励和支持的作用,共同探讨各自观念和人生哲学思想,建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和人生观,拟订奋斗目标。

大学阶段(2024岁)这时孩子逐渐长大成人,有他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家长成为他的导师的角色,辅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增强自信,建立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会面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准备。

太多的事实提醒着我们,不给孩子真爱,孩子的心理就会被扭曲,父母的心理也因而被扭曲。错爱行为不仅仅伤害孩子,也伤害我们自己;反之,真爱行为不仅仅有益于孩子,同时最大的获益者其实是我们父母。真爱是获得人生真实欢乐的唯一途径,真爱是自我充实的。学会如何养育孩子的心灵成长,自我的心灵成长也得到养育,反过来对孩子心理成长会更好。


发布时间:2013/11/9 15:56:24
返回
维祥服务网所有维祥案例不得转载,本网保留所有权利。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6-2025 版权所有 苏州东方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  苏ICP备11020974号-1